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人的护理

【重点】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护理历年常考,其中,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应熟练掌握;辅助检查,治疗要点及健康教育应掌握熟悉;病因与发病机制应了解。

 

【核心考点】

一.病因

发病机制:缺氧,高碳酸血症,支气管慢性炎症及邻近肺泡肺小动脉炎因断裂而收缩等造成肺动脉阻力增加;低氧血症引起继发性红细胞增加,血液黏稠度增加,均可导致肺动脉高压。肺动脉高压使右心室负荷加重,失代偿期右心室扩大,再引起右心房扩张和右心衰竭。

二、临床表现

1.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人出现头痛、白天嗜睡、夜问兴奋,神志恍惚、谵妄、躁动、抽搐提示出现了:肺性脑病(★★★)。

2.慢性肺心病死亡的首要原因为:肺性脑病(★)。

3.慢性肺心病患者出现下肢水肿的原因:右心功能不全。

【理解巧记】代偿期——咳嗽、咳痰、气促,活动后可有心悸、呼吸困难;失代偿期——呼吸衰竭、右心衰竭和各种并发症。

三、辅助检查

1.诊断慢性肺心病的主要依据为:肺动脉高压征,右心室增大征(X线)(★)。

2.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电图检查的特点为:右心室肥大、肺型P波等(★)。

3.血气分析:代偿期动脉血氧分压降低,或伴动脉血CO2潴留,形成Ⅱ型户型衰竭。右心室肥厚和右心房扩大的表现。

四、治疗原则

积极控制感染;通畅呼吸道,改善呼吸功能;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控制呼吸和心力衰竭。

(1)控制感染:参考痰菌培养及药敏试验选择抗生素。

(2)氧疗: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通常采用低浓度、低流量持续给氧,流量1~2L/Min,24小时持续不间断吸氧(★★★)。使用止喘、祛痰药,翻身、背部叩击、雾化吸入等,是保持气道通畅的重要措施。

(3)控制心力衰竭:慢性肺心病病人一般经积极抗感染,改善呼吸功能后,心衰便可缓解,无效者,可适当应用利尿剂,为避免大量利尿引起的血液浓缩、痰液黏稠,加重气道阻塞及低血钾症。肺心病使用利尿剂是以缓慢,小量、间歇为原则(★★)。

(4)当感染控制和呼吸功能改善后,心衰控制仍不满意时可加用强心药。因肺心病人长期处于缺氧状态,对洋地黄类药物的耐受性低,容易中毒,故使用洋地黄类药时应以快速、小剂量为原则(★★)。

【病例】患者女性,67岁。有肺心病病史.20年,此次因两周丽芰琢后,出现咳嗽、咳黄脓痰、呼吸困难加重,下肢水肿。经过积极抗感染治疗、吸氧等治疗后,效果不佳,仍有下肢水肿,需增加强心药的使用。该患者使用强心药的原则是:快速、小剂量。

【理解巧记】急性加重期——控制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控制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处理并发症;缓解期——综合治疗,恢复心肺功能。

五.护理措施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护理措施

1.鼓励病人咳嗽,给予拍背,促进痰液排出,改善肺泡通气。

2.经鼻导管持续低流量吸氧,氧浓度一般在25%-29%,氧流量1-2L/min(★★★)。

【病例】患者女性,72岁。反复咳嗽、喘息20年,加重1周入院。目前患者的医疗诊断是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血气分析结果示Pa0250mmHg,PaCO255mmHg。此时患者吸氧的浓度应为:1-2L/min低浓度、低流量持续给氧

3.有水肿的病人宜限制水、盐摄入;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液量。

4.改善营养状况,应摄入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清淡饮食。少食多餐,进食前后漱口,保持口腔清洁,促进食欲。防止便秘、腹胀而加重呼吸困难。避免含糖高的饮食,以免引起痰液黏稠。

5.鼓励病人进行腹式呼吸、缩唇呼气等呼吸功能锻炼,加强呼吸肌肌力和耐力,进行呼吸操和有氧活动,用冷水洗脸、洗鼻等,提高机体的耐受力。

6.遵医嘱应用呼吸兴奋剂,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病人烦躁不安时,应警惕呼吸衰竭、电解质紊乱等情况发生,切勿随意使用安眠、镇静剂,以免诱发或加重肺性脑病(★★)。

7.避免或减少支气管及肺部急性感染,预防感冒,保持呼吸道通畅,坚持氧疗。


关键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人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