佝偻病

3岁以下婴幼儿为佝偻病的防治对象,因此育婴师需要了解佝偻病的主要症状,通过对佝偻病的学习来降低佝偻病的发病机率。

佝偻病俗称软骨病,是一种婴幼儿常见的营养缺乏性疾病。3岁以下婴幼儿为防治对象,人工喂养的婴幼儿,尤其是胎龄较小的早产儿较容易发病。

1)症状:主要依据病史(出生及发病季节、有无缺乏日照和服用维生素D情况)、症状、体征,其中以体征为主要诊断指标,并按指标的主次、多少和严重程度进行综合判定。

易受惊、爱哭闹、夜惊、多汗、烦躁不安等是此病的明显症状。其他症状还有汗多有酸味儿,枕秃(后脑勺有一圈头发稀疏或脱落)、头发发黄、脆、易折,易患呼吸道感染、贫血等,如不及时治疗,就会引起骨骼和肌肉病变,如颅骨软化、肋外翻、囱门晚闭、出牙迟缓、肌肉和韧带松弛等,以后可出现方颅、肋骨串珠、鸡胸、脊柱后凸及佝偻病性“手镯”。婴幼儿学步后会出现“O”“X”型腿,说话晚,吐字不清楚。当婴幼儿出现多汗、睡眠不安的体征时就要引起重视,及时找医生进行治疗。


2)病因:主要是慢性营养缺乏,由食物摄入的钙不能很好地吸收利用,生骨作用失常,以致影响骨骼的生长而导致。另外,从未或很少晒太阳,未服用维生素D预防的婴幼儿,由于维生素D不足,引起体内钙磷代谢紊乱和骨骼发育异常,严重影响婴幼儿健康,也容易得病。


3)预防与护理

广泛开展健康教育。从胎儿期开始,采取综合预防措施。如向家长宣传佝偻病的病因、预防措施以及正确服用维生素。的方法,指导家长实施。

指导合理喂养。提倡对生后四个月内的婴幼儿进行母乳喂养,从4~6个月开始及时添加泥糊状食品,补充富有维生素D、钙、磷及蛋白质等的营养物质,如蛋黄〔每100g含维生素D 250国际单位)、肝类、鱼类、鱼子等。人工喂养的婴幼儿,尽量食用配方奶或维生素AD强化奶。

多进行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太阳中的紫外线可以使人体皮肤组织中的7-脱氢胆固醇转变成维生素D促进钙的吸收。提倡孕妇、乳母和婴幼儿经常进行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夏季尽可能暴露皮肤,但注意保护婴幼儿面部,避免日光直射;冬季注意保暖,防止受凉。每天晒太阳时间由5~10分钟开始,逐渐增加,最好不少于2小时。紫外线还有强力的杀菌特性,有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以及刺激骨髓制造红细胞、防止贫血的作用。

补充维生素D。一般食物及牛奶中所含的钙是能够满足身体需要的,但是必须有足够的维生素D,钙才能被吸收。所以为了预防佝偻病,婴幼儿从出生后2周开始就要补充维生素D,尤其是早产儿和双胎儿。2岁以后,食物种类不受限制,需要在饮食中进行补充。

婴幼儿维生素D与钙的补充量与方法:

补充维生素D通常使用的是浓缩鱼肝油,目前还有伊可新、贝特令等。维生素D的补充每日400国际单位(10ug=400国际单位)。补充鱼肝油滴剂时,可以用滴管直接滴入婴幼儿口中;如用胶囊制剂时,先刺破胶囊,挤出维生素D,直接滴入婴儿口中。

婴幼儿每日需要钙量约500mg,除去牛奶中的钙以外,还应适量补充。1~6个月补钙量为300mg,6个月~1岁为400mg,1~4岁的为600mg。钙剂的补充必须有维生素D的参与才容易吸收。补充钙剂时钙不要加入牛奶中服用,因为钙在奶中易形成不吸收的钙盐沉淀。可以用小瓶或小勺将化好的钙剂喂婴幼儿。


关键字:佝偻病、佝偻病症状、佝偻病的预防与护理
暂无相关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