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保健与护理

婴幼儿日常保健与护理的基本原则


1、预防为主,增强体质

婴幼儿时期是身体发展迅速的阶段,出生后6个月内,因受到来自母体的免疫保护,婴儿一般不易生病,但之后由于体质、营养和环境等因素容易受到感染。因此,对婴幼儿健康而言,预防是第一位的,一方面育婴员要主动学习相关保健知识,积累日常照料婴幼儿的经验,另一方面在日常照料中注意卫生消毒工作,同时通过合理喂养和运动锻炼等增强婴幼儿自身的抵抗力。


2、善于观察,及早发现

婴幼儿年龄较小,还不能用语言准确表达病痛,即使已经出现身体不适,他们也不能直接、准确地表达出来,而是以哭闹、拒食等举动表达,因此需要育婴员在日常生活中细心观察。

婴幼儿的精神状态是反映病情轻重的重要指标。一般而言,如果婴幼儿面色红润,眼睛有神,正常玩耍,食欲好,说明病情不重;如婴幼儿面色发白,眼睛无神,哭声无力或异常,不吃奶,烦躁不安或嗜睡,频繁呕吐或腹泻等,则表明病情较重,应及时就诊。

日常观察需要育婴员注意婴幼儿的全身状况,具体包括:婴幼儿的精神状态、行动、面色、肤色、鼻腔、口腔、呼吸、有无皮疹、进食情况、大小便等,如果发现异常,需要进一步观察,或多次确认,比如手摸婴幼儿额头时,感到稍有热度,就要用体温计测体温确认。根据观察和测量分析情况,判断有无病情。又如,育婴员发现婴幼儿口齿不如同龄儿童那样清晰,应观察是否因舌系带过短影响了发音;婴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突然出现的较大声响反应淡漠,应考虑是否有听力异常;婴幼儿经常看东西时歪头或靠得很近,应考虑是否有斜视或视力异常、斜颈,等等。只要细心观察,就可早期发现疾病的苗子。

生活中小婴儿感到不适时会啼哭。育婴员在排除饥饿、便溺等因素后,应仔细循序检查婴幼儿的衣着、睡眠床和全身,一是检查有无尖锐的东西或细小的绳线刺伤皮肤,二是通过手摸,发现出现疼痛的部位。因此育婴员需要从头到颈、到躯干、到四肢,稍用力抚摸一遍,再查看后背、颈下、腋窝、大腿根等部位。如果触到有病痛的部位,婴幼儿会加剧哭闹或把成人的手拨开、拒按等,反复做几次,就可发现病症的部位。


3、及时沟通,配合治疗

育婴员每天从家长那里接下婴幼儿时,需要对婴幼儿的情况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尤其是出现的特别现象;在交还给家长前,也要对自己照料时的情况如实进行汇报。如果和家长交接时,发现婴幼儿已经患病,需要聆听病情,听从医生的提示,再和家长商量日间护理的要点:如全日观察、就诊、继续吃药或打针等。有必要的话,在照料中育婴员需要把有关事项记录下来,提醒自己和家长。
根据育婴员自身从业积累的相关经验,当婴幼儿出现异常情况时缺乏经验的家长要自行处理时,育婴员需要提醒他们不能盲目处理,而应及时去医院进行诊治。一旦确诊,配合医嘱进行护理。


关键字:婴幼儿保健与护理、婴幼儿日常保健与护理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