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
妊娠期合并症妇女的护理历年常考,其中,妊娠合并心脏病的相互影响和护理措施是考试的重点,应熟练掌握;妊娠合并糖尿病的病理基础及护理措施应熟悉。
【核心考点】
一.病因
1.孕妇总循环血量于多少周达高峰:32~34周达高峰(★★)。
2.妊娠合并心脏病病人心脏负担最重的时期是:分娩期(★)。
3.妊娠合并心脏病的孕妇最危险的时期是:妊娠32~34周,分娩期及产后的最初3天内(★★)。
二,临床表现
根据病人所能耐受的IEI常体力活动将心功能分为四级:
心功能I级:一般体力活动不受限。
心功能Ⅱ级:一般体力活动稍受限制,休息时无自觉症状。
心功能Ⅲ级:心脏病病人体力活动明显受限,休息时无不适,轻微日常活动即感不适,心悸,呼吸困难或既往有心力衰竭病史者。
心功能Ⅳ级:不能进行任何体力活动,休息状态下即出现心衰症状,体力活动后加重。
【理解巧记】心功能Ⅰ-Ⅱ级的产妇可以妊娠,产后可以哺乳;心功能Ⅲ-Ⅳ级的产妇不宜妊娠,产后不宜哺乳
三.治疗原则
妊娠合并心脏病的治疗原则(★★)
(1)非孕期:根据孕妇所患心脏病类型、病情及心功能状态,确定病人是否可以妊娠。
(2)妊娠期:凡不宜妊娠却已怀孕者,应再妊娠12周前进行人工流产术;妊娠超过12周者应密切监护。
【理解巧记】12周前人流,若大于12周,则密切监测保胎,因为此期间内人流的风险更大。
(3)分娩期:心功能I~II,胎儿不大,胎位正常,宫颈条件良好者,在严密监护下可经阴道分娩,第二产程时需助产。心功能Ⅲ~Ⅳ级,胎儿偏大,宫颈条件不佳,可选择剖宫产终止妊娠。
(4)产褥期:产后严密监护。尤其24小时内,仍是心力衰竭发生的危险期,产妇应充分休息且需严密监护。按医嘱应用广谱抗生素,产后1周无感染征象时停药。心功能III级或以上者不宜哺乳。不宜再妊娠者,建议1周后行绝育术。
四.护理措施
妊娠合并心脏病病人的护理措施
(1)妊娠期:
①加强孕期保健,定期进行产前检查或家庭访视。心功能I~II级者,应再妊娠36~38周入院待产。
②预防心力衰竭,保证孕妇每天至少10小时的睡眠且中午宜休息2小时,休息时采取左侧卧位或半卧位。
③预防治疗诱发心力衰竭的各种因素,尤其是上呼吸道感染等。
④指导孕妇及家属掌握妊娠合并心脏病的相关知识。发生急性心力衰竭时,病人应取坐位,双腿下垂,立即高流量加压吸氧,可用50%的乙醇湿化;按医嘱用药,如利尿剂、血管扩张剂、强心剂等。
【理解巧记】镇静、利尿、扩血管、强心、解痉。
(2)分娩期:
①严密观察产程进展,防止心力衰竭的发生。上半身抬高。观察子宫收缩、胎头下降及胎儿宫内情况,第一产程,每15分钟测血压、脉搏、呼吸、心率各1次,每30分钟监测胎心率1次。第二产程每10分钟测1次上述指标或持续监护。给予吸氧。严格无菌操作,给予抗生素治疗持续至产后1周。
②缩短第二产程。
③预防产后出血。胎儿娩处后立即在产妇腹部放置沙袋,持续24小时。静脉或肌内注射缩宫素(禁用麦角新碱)。
④给予心理支持。
(3)产褥期:
①产后72小时内严密监测生命体征,产妇应半卧位或左侧卧位,保证充足休息,必要时镇静,在心功能允许时,鼓励早期下床适度活动。
②心功能I~II及的产妇可以母乳喂养;III级或以上者,应及时回乳。
妊娠合并糖尿病
1.糖尿病对妊娠的影响(★):巨大儿、胎儿畸形、早产和胎儿生长受限发生率明显增高。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增加,而且容易出现新生儿低血糖。
2.妊娠合并糖尿病的诊断标准:2次或2次以上空腹血糖≥5.8mmol/L者(★)。
3.妊娠合并糖尿病病人分娩的新生儿无论体重大小均按早产儿提供护理:在新生儿娩出30分钟后定时滴服葡萄糖防止低血糖(★)。糖尿病产妇,即使接受胰岛素治疗,哺乳也不会对新生儿产生不良影响。
4.妊娠合并糖尿病病人主要的降糖药是:胰岛素(★★)。
5.妊娠合并糖尿病病人分娩后,胰岛素用量应减至:原用量的1/2(★)。
6.妊娠合并贫血孕妇血清铁测定值为:<6.5umol/l(★)。
7.正确服用铁剂的方法(★★):铁剂的补充应首选口服制剂,补充铁剂的同时服维生素C及稀盐酸可进铁的吸收。指导饭后或餐中服用铁剂。血红蛋白在7g/L以下者应全休,以减轻机体对氧的消耗,避免因头晕而发生意外。
【理解巧记】小儿、成人缺铁性贫血,孕妇合并缺铁性贫血治疗均首选口服硫酸亚铁,服用时间为餐后。
【理解巧记】受孕、流产、妊娠并发症,此为怀孕过程的一些阶段,较好记忆。感染、尿多导致羊水高,可通过糖尿病的特点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