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恋

婴幼儿基本情绪情感:依恋。


依恋

(1)依态的定义及类型

依恋是寻求与某人的亲密,并当其在场时感觉安全的心理倾向。有人认为,依态是本能,小动物也有依恋行为。依态理论起源于对动物的观察及实验,早期依恋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婴幼儿的依恋的原因,影响因素。依恋的特性和发展。发展心理学家认为母亲对婴幼儿的依恋是先于婴幼儿对母亲的依恋,并提出了婴幼儿形成依恋的“敏感期”假说。

史克佛和艾默生针对苏格兰婴幼儿的研究指出了依恋的过程:

非社会期(0~6周);

无辨识性依恋期(6周7个月);

特定依恋期(约在7个月大时);

多重依恋期。一般认为,新生儿的依恋对任何人没有较大区别,8~12周开始对母亲反应更多,6~7个月时出现明显的对母亲依恋的情绪,1岁以后逐渐对父亲以及其他家人产生依态。

艾茵沃斯运用陌生情境测验提出了依恋的四种特质:安全依恋型(secure)、抗拒型(resistant)、逃避型(avoidant)和矛盾型(disorganized),其中后三者属于不安全依恋型。研究表明:依恋模式的变化很大程度上受母亲或养育者对婴幼儿信号敏感性的影响。同时,依恋模式和婴幼儿个人的气质也有关系。一些研究认为,依恋突出表现为三个特点:

(1)依恋对象比任何别的人更能抚慰婴幼儿;

(2)婴幼儿更多趋向依恋目标;

(3)当依恋对象在旁时,婴幼儿较少害怕。当婴幼儿害怕时,更容易出现依恋行为。

刘占兰的研究说明,6个月至一岁半的婴幼儿开始进入托儿所时,普遍存在分离焦虑。这种分离焦虑源于依恋障碍,主要是依恋对象的消失。该年龄婴幼儿依恋程度的差异与交往经验的差异有关。


(2)婴幼儿不同阶段的母婴依恋行为特征

母婴依恋表现为:将多种行为,如微笑、咿呀学语、哭叫、注视、依偎、追踪、拥抱等都指向母亲,最喜欢同母亲在一起,与母亲的接近会使他感到最大的舒适、愉快,在母亲身边能使他得到最大的安慰;同母亲的分离则会使他感到最大的痛苦:在遇到陌生人和陌生环境而产生恐惧、焦惠时,母亲的出现能使他感到最大的安全、得到最大的抚慰;而平时当他们饥饿、寒冷、疲倦、厌烦或疼痛时,首先要做的往往是寻找依恋对象。

婴幼儿不同阶段的母婴依恋行为表现

关键字:依恋
暂无相关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