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的护理练习题与考试要点资料

1年前 2206次浏览 小儿腹泻

小儿腹泻或称腹泻病,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严重者可伴有脱水、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是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病,多发生在2岁以下小儿,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夏秋季发病率最高

小儿腹泻的病因

婴幼儿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生长发育快;机体防御功能较差;肠道菌群失调;特别是人工喂养:不能从母乳中获得SIgA等成分。

秋冬季节的婴幼儿腹泻80%以上是由病毒感染所致,以轮状病毒感染最为常见;细菌感染以致病性大肠杆菌为主。

另外饮食、过敏、气候也是其病因。

小儿腹泻发病机制

感染性腹泻:病原体产生毒素→小肠液分泌增加→超过结肠的吸收能力→腹泻→丢失大量的水和电解质,引起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

非感染性腹泻:消化不良(吃撑了)。

小儿腹泻的分类

腹泻根据病因分为感染性腹泻非感染性腹泻。

根据病程分为急性腹泻(病程<2周);迁延性腹泻(病程在2周~2个月);慢性腹泻(病程>2个月)。

根据病情分为轻型腹泻重型腹泻

小儿腹泻的临床表现

轻型腹泻的原因多是饮食因素或肠道外感染,食欲缺乏、偶有呕吐腹泻<10次/日,黄色或黄绿色稀水样,常见白色或黄白色奶瓣和泡沫,无全身中毒症状与脱水症状。

重型腹泻的原因多为肠道内感染引起;食欲缺乏,常有呕吐,腹泻>10次/日,多为黄水样便或蛋花汤样便,量多,有少量黏液,伴有发热、烦躁不安、精神萎靡、嗜睡甚至昏迷、休克等中毒症状;并有脱水症状,伴代酸,低钾、低钙、低镁血症等。

重度腹泻的并发症

脱水分度

脱水的分级

脱水性质

image.png

代谢性酸中毒

image.png

电解质失衡

低钾血症:①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精神不振、无力、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腹胀、肠鸣音减弱或消失;②心脏损害:心音低钝,心律失常,心电图出现U波等。

低钙和低镁血症:出现低钙症状,表现为抽搐或惊厥。

小儿腹泻的辅助检查

便常规、血液生化检查等。

小儿腹泻的治疗

基本原则:调整饮食加强营养,继续饮食,补充消耗;预防和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口服补液盐(ORS)溶液

ORS配方:氯化钠3.5g,枸橼酸2.5g,氯化钾1.5g,葡萄糖20g,用前以温开水1000ml溶解(2/3张);ORS液(包括2/3张和1/2张)一般用于轻、中度脱水无明显呕吐者,新生儿和有明显呕吐、腹胀、心肾功能不全等患儿不宜采用。

静脉补液适用于中度以上脱水、呕吐或腹胀明显的患儿。

(1)常用液体的种类:非电解质溶液,常用5%或10%葡萄糖溶液,主要供给水分和供应部分能量;电解质溶液,主要用于补充损失的体液、电解质和纠正酸碱失衡。

(2)补液原则——补充累计损失量

婴幼儿轻度脱水<50ml/kg;中度脱水50~100ml/kg;重度脱水100~120ml/kg。

低渗2/3张~等张含钠液;等渗1/2~2/3张含钠液;高渗1/3~1/4张含钠液。

药物治疗

合理使用抗生素。

恢复肠道正常菌群的生态平衡,抑制病原菌定植和侵袭,控制腹泻;常用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等制剂。

肠黏膜保护剂:吸附病原体和毒素、保护肠黏膜的作用,如蒙脱石散。

小儿腹泻的护理

口服补液:让患儿照常饮水,防止高钠血症发生,如患儿出现眼睑水肿,应停止服用。

静脉补液:遵循先快后慢、先浓后淡、先盐后糖、见尿补钾的原则;输液速度要适中,过快心衰,过慢无法达到治疗效果;输液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若补液合理,3~4小时应排尿,表血容量恢复;若24小时患儿皮肤弹性及前囟、眼窝凹陷恢复,说明脱水已纠正; 若仅是尿量多而脱水未纠正,可能是输入的液体中葡萄糖比例过高; 若补液后患儿出现眼睑水肿,是电解质溶液比例过高。

药物护理:微生态制剂如果是活菌制剂,服用时应与口服抗生素间隔至少1小时以上

观察病情:监测生命体征;观察并记录大便次数、性状及量,正确收集粪便送检;观察全身中毒症状:如发热、烦躁、精神萎靡或嗜睡等;观察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紊乱症状。

饮食护理:

呕吐严重者:禁食4~6小时(不禁水),好转后尽早恢复喂养;

母乳喂养的患儿:继续母乳喂养,缩短每次哺乳时间,少量多次喂哺,暂停辅食;

人工喂养的患儿:可喂稀释的牛奶或米汤、脱脂奶等;

饮食调整原则:由少到多,由稀到稠,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

病毒性肠炎多继发双糖酶(主要是乳糖酶)缺乏,暂停乳类喂养,改为豆浆、去乳糖配方奶粉等,以减轻腹泻,缩短病程。

小儿腹泻预防

注意饮食卫生,应食物新鲜、食具清洁;合理喂养;气候变化时避免腹部受凉;教育儿童饭前便后洗手;加强体格锻炼,适当户外活动;避免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

小儿腹泻练习题